社会学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容貌焦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摘要】容貌焦虑是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社会现象,近几年已发展到日益严重的程度,极大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公序良俗,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是网络助推、监管缺位与浮躁心理,而对此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加强行业监管及社会引导,从而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化解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

【关键词】容貌焦虑 审美价值 市场监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容貌焦虑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问题

2021年,中青校媒对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进行容貌焦虑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对于长相与身材,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男生中严重容貌焦虑比例高达9.09%,比女生3.94%还高,而中度容貌焦虑的比例,女生为59.67%,高于男生的37.14%%的受访大学生给自己的容貌打3分,表示自己容貌一般,24.73%的受访者打出4分,表示较为满意,只有7.87%的受访者选择5分,表示满意。有1.73%的女生给自己容貌打出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4.97%的男生对自己的容貌非常不满意。该调查发现,自卑心理占53.51%,流行的单调审美占51.68%,过于期待他人认可占49.39%,攀比心态占47.51%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①。另一项面向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和少量应届大学毕业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911位受访者中,6.81%接受过整容手术,30.74%表示有整容意向②。由此可见,容貌焦虑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有需求自然有供给,应运而生的与容貌相关的产业火爆发展。据2021年8月10日新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夏季医美消费趋势报告,2021年6月,医美消费环比上涨幅度超过87%③。另据《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报告,2020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纯医美市场规模达1975亿,占全球比重17%,有望成为世界医美第一大国④。与医美热同步,各种负面新闻充斥于耳。2010年11月15日,“超女”王贝在武汉接受面部磨骨手术时死亡,年仅24岁。2021年7月13日,33岁的网红小冉在杭州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做吸脂填充手术后感染死亡。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整形美容成为近年投诉热点,按照2012年发布的数据,过去10年间,每年因整容导致毁容的投诉多达起,有人说10年间有20万张脸被毁了⑤。一边是庞大的整容需求和飞速的产业增长,一边是居高不下的投诉与惨痛的个案,虚火的容貌商业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商业群背后的深度支撑是盈利模式与产业链。整形美容行业是高获客成本、高广告收入、高医生成本的“三高行业”,要维持这种“三高”,唯有高附加值才有可能支撑。国外的获客成本主要在于高昂的中介费用,例如韩国规定,医疗中介费最高不得超过治疗总费用的30%,但不少中介收取费用甚至超过了50%⑥。国内获客基本上靠高广告投入和从美容院向医美导流,其获客成本同样非常巨大。医生成本是成本构成的重要内容。美容医院大多为民营性质,在福利保障、职称评定、品牌赋能等方面难以与公立医院抗衡,为了让公立医院医生放弃铁饭碗和大品牌,放弃职称、职位晋升的机会和学术提升的平台来民营美容医院,势必需要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薪酬,这便大大提升了民营美容医院的运营成本。除了医疗费以外,易耗品、药品、材料费都需要有高额附加,因此高额收费是必然选择。此外,医生无资质或超范围执业、药品和器械质量参差不齐等行业乱象丛生,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容貌焦虑何以大行其道影响社会公序良俗

互联网助推容貌偶像。日韩风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少年,由于互联网助推和朋友圈互动形成了价值体系的定型与发酵,伴以动漫、游戏等业态,“Z世代”“二次元”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为了抓住青少年消费人群,电视台大量推出日韩风偶像明星参加的综艺节目,一大批青少年甚至赴日韩进修综艺与表演,成为克隆版的中式日韩风代表。“伪娘”“娘炮”风格的明星成为顶流明星,乱象丛生的“饭圈”文化更将这些明星推到了国民偶像的高度,“颜值即正义”几乎成了无可非议的共识。随着直播文化的流行,影视、综艺明星之外的“网红明星”粉墨登场,无需修养、知识、品行与训练,也无需表演、舞蹈、歌咏等技巧,只要有明星脸、网红脸即可,这不仅使不少青少年燃起了一夜暴富的梦想,更是将颜值经济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网络在便捷、透明、海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浮躁、简单、直白的效果,于是,容貌被简单地分值化。比如,电商平台出现了“颜值打分师”,一些整形机构推出了“AI颜值测评师”,这不仅把多元复杂的容貌评价变得简单划一,同样把长相千差万别的诸多人群推向了容貌焦虑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