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涂龙峰:南昌应加强

2019年,南昌一环全线贯通。2020年南昌提出2021年达到“10分钟上城市干线道路,20分钟上环城高速出城,市域范围内30分钟可达”目标。南昌市保有车辆总数是114万辆,“停车难”问题近年来越发凸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涂龙峰认为,南昌应大力建设次干道和支路,同时完善停车设施。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阳天/文

出行难停车难成南昌“堵点”

在近期的网友建言征集活动中关于停车的思考不少。有网友提出:“建议解决停车难问题。经常去南昌市市政中心办事,却常常没地方停车,而市政中心主楼前大片广场又闲置在那里,希望能用于给办事群众停车。”

还要网友提出:“地铁方便市民出行,如果能在地铁站附近多建设一些停车场,方便大家无缝对接,会让市中心的交通更顺畅。”

“停车难”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会面临的公共性难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堵车”成为南昌市民出行的常态。根据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南昌交通出行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全国50座主要城市中排名第42位,在武汉、合肥、南昌、长沙、郑州等五个省会城市中,健康程度仅高于武汉。同时,还存在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高、骨干道路运行速度偏差率高、高峰时段小汽车速度低等状况。另外,根据2018年的年度报告显示,南昌车主日拥堵经济损失达12元。“出行难”、“停车难”成为南昌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关键“堵点”,也成为考验南昌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一大课题。

三大原因造成交通拥堵

南昌市传统停车位缺口巨大。住建部2015年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规定,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到1.3倍之间。按照目前南昌市12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计算,机动车停车位供给宜控制在132万个至156万个之间,然而南昌目前仅有机动车停车位47万余个,缺口巨大,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并因此而催生车辆随意停放、私划停车线、停车乱收费等乱象。而新建的小区车位贵、收费高等问题又容易引发车位闲置和停车争端。举办大型活动期间常常产生次生性拥堵现象。

南昌为何出现这样的窘状?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涂龙峰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城市功能布局和道路规划设计不尽合理。

一是未按照人口聚集情况布局和规划各类资源。一方面,经济资源和各类服务资源聚集于主城区(东、西湖和红谷滩区域),主城区吸引大量的车流和人流,早晚高峰、节假日期间,城区超过50%交通流量集中在这几个区域,从而造成交通堵塞;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不发达,存在公交线路设置不够合理、复线率多等问题。

二是道路规划和建设滞后。一方面,老城区的建设和设计对通行考虑较少,改造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市政道路建设结构失调,次干道、支路明显不足。而且,大部分道路没有设计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甚至没有人行道,造成大量非机动车及行人进入机动车道。

三是城市管理不精细。一些道路两旁的施工单位改造道路时占用人行道、自行车道,挤压了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造成道路拥堵。

其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增长迅速。

一是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自2014年起,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近15%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是非机动车总量较大。全市注册电动车达到114.8万辆,电动车和自行车总量144.8余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总量不断增长,对有限道路资源挤占程度持续加大,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导致交通易拥堵、出行难的重要原因。

另外,公共交通配套不足。

一方面,公共交通发展速度跟不上市民出行需求,公交营运车辆数量不够,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数较低,运营线路不足;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南昌地铁运行效率较低,仅为0.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6),在全国32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中排名第2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