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体育论文_近20年中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比较分

文章摘要:研究目的:二战后,西方各国涌现一大批社会学家、哲学家,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其中,以福柯、布迪厄等人为首涉猎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从而促进了国外体育社会学科的研究与发展。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为国内体育的发展融入更多地人文观念,体育社会学才开始独立发展。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同样也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体育中的文化现象,还是社会中的体育问题,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来说,往往都是复杂的、立体的、交错纵深的。因此,研究人员选择哪种的研究方法解决复杂的体育社会问题,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本研究力图探析中外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研究方法运用的概况、特点及区别,寻找国内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不足与差距,为新时代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为英文数据库,以CNKI中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为中文数据库,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2000-2020年中外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1)在研究方法的界定上,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划分上,中外体育社会学界无外乎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如果非要增加一种,那也是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混合设计。然而,中外对于研究方法的划分,其内容是存在差别的,定量研究上并无差异,主要混淆的是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国外体育社会学界主要指的是以哲学思辨、个人见解、政策宣传、民族志和扎根理论等为主要研究策略的定性研究。而国内体育社会学界常用的定性研究,其内容仅包括研究者的哲学思辨、个人见解和政策宣传等实证主义基础上的研究策略,对于现象学、民族志和扎根理论等策略的运用少之又少。固然国外社会学研究中将上述内容统称为"定性研究",但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的研究是以研究者为主,通过对文本内容、理论、数据的思辨性、批判性解读,进而形成研究观点;后者则是以被研究者为中心,研究者成为研究的工具,通过在自然情境下与被研究者互动,敞开心扉的交谈,将被研究者的情感倾诉、亲身体验、自身认知等进行文本提炼,在此基础上建构研究理论与观点。为了区分国内外在研究方法内容上的不同,本文借用陈向明"质的研究"概念,对国外定性研究中以民族志和扎根理论为核心的研究策略进行定义。(2)在定量研究上,国外以推断性统计和干预性实验为主,而国内以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学分析为主;(3)在定性研究上,中外研究均建立在西方社会学思想上进行哲学思辨与观点阐释;(4)在质的研究上,国外主要采用民族志、想象学、和扎根理论等研究策略,而国内运用此研究方法较少;(5)在混合设计研究上,国外注重定性与质的研究结合,而国内多以定量与定性结合;整体而言,定性研究为中外体育社会学研究常用方法。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对比,发现中外研究方法的概念界定存在差异;国内的社会科学著作尚缺中译本和研究工具使用泛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应当着力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研究方法概念的厘清与界定。本文定义的"定性研究"与"质的研究"在国外均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这样划分,是因为国内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的定性研究仅包括哲学思辨、个人见解及政策宣传与解读,并不包含国外定性研究中的民族志、现象学和扎根理论等内容。并且国内学者常用"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性研究"等对非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叙述,而对于定性研究的全部内容并不清晰。可见,国内学者缺乏对研究方法的全面了解,在研究过程中概念界定混淆不清。中国传统的定性研究观念已根深蒂固,欲想宣传和推广以民族志和扎根理论为核心的研究策略,只能另辟蹊径,借助"质的研究"概念突出这一部分内容。第二,研究工具使用的校准与归真。在新颖的研究工具的影响下,许多研究者纷纷投身于工具的运用,对于研究内容的本质却忘乎所以。研究工具运用的泛化、研究范式的同质化、研究内容的技术化让科学研究的成果变成了流水线作业下千篇一律的产品。使用过可视化软件的学者都应清楚,就关键词分析而言,可视化软件仅对具有关联性的宏观关键词进行分类。而我们在撰写文章却以个人学术经历为背景,结合关键词进行微观分类,细化研究热点的方向。这种主观性、经验性的操作易使研究方向失准、研究内容失真。建议,在使用软件进行研究时,对于主观判断的内容可请教权威专家、学者,或参照经典著作理论,为研究工具的使用提供准确的方法,回归研究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