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汉朝初期道家思想的普及,社会的飞速发展,是

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近日,一部《大秦赋》成为了最炸裂的屏幕热点,作为《大秦帝国》的收官之作,这部新剧在服化道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提升,以秦始皇为主角,展示了秦灭六国并完成一统的最终过程,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并引发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思考。

上图——热播剧《大秦赋》
和从汉朝开始儒家便对秦朝的暴政提出严厉批评不同,如今的电视剧试图以大一统帝国的角度去展示秦朝的丰功伟绩。诚然,秦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为结束诸侯乱世和建立统一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其暴政对百姓带来的巨大伤害,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王道和霸道相比,显然是后者更难凝结人心。
一、 秦律之严苛,历经七代秦君未曾改变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生基本全盘掌握了社会话语权,继而对苛刻的秦律提出了严厉批评:
汉章虽约法,秦律已除名。

上图——秦始皇像
虽然这种行为有新朝为了树立威信对前朝进行打击的目的在其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朝的法律的确太过严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陈胜吴广振臂一挥,天下云集响应。
秦朝之所以能完成一统,很大原因是连续出了七位明君,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尽管他们的性格和经历各不相同,然而却对得起自己的国君身份,从各种角度帮助秦国走向了崛起之路。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从春秋末期的雄主秦穆公去世后,秦国连续十余代国君都是毫无建树的庸君,在春秋战国那种不进则退的社会背景中,这个事实显得极为刺眼,也使得战国初期秦国的综合国力在七雄中倒数一二。

上图——秦朝疆域
所以在秦献公时期,他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改革,也希望为祖国博得一条东出的希望之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秦国的国君们放弃了综合治理国家的路线,选择了一种通过战争快速掠夺财富的极端手段,这种手段极大地伤害了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的利益,因此遭到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抵制。为了消除这种来自整个社会的阻力,秦国的七代国君只能用严苛的秦律压制国民,并且通过战争取得的财富安抚百姓情绪,这就是秦律百余年来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二、 商鞅之秦律是为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
法律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所以从秦国建立时期,便已然有了法律制度,不过要是提到秦律的真正奠基人,仍然非商鞅莫属。
在士族横向,天下为仕的战国时期,商鞅也是闪烁群星中较为亮眼的一颗,虽然他在魏国没有获得太好的机会,但是他在秦国仍然得到了重用。

上图——商鞅影视形象
由于商鞅激进的变法思想满足了秦孝公东出的愿望,所以孝公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这种权力是建立在商鞅变法能为秦国带来立竿见影效果的前提下。
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商鞅趁着自己最得志时,立刻狐假虎威,制定了极其严苛的律法,用来攻击一切质疑他的声音,将自己自私狭隘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千百名反对商鞅的人士被迁移,还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被处以肉刑,都是商鞅用皇权当成自保的武器,为了满足私欲大肆攻击反对者。当然了,从明面上来看,聪明的商鞅巧妙地用法律为国家制定了体系,为秦国带来了实际利益,可是从本质上来说,他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换句话说,假如反对派从来不存在,他能顺利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那么严苛的秦律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三、 全盘照搬秦制的汉朝最终放弃了秦律
秦孝公死后,商鞅在政治斗争中失势,成为了新君登基的牺牲品。然而聪明的秦惠文王清楚地知道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巨大收获,并且看出了长远的发展,于是他在商鞅死后继续沿用他制定的法律体系治国,并且将多余精力放在了权力回收和对外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