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外部环境与学校:宋朝书院的发展如何推动社会

《礼记》提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就是为了告诉统治者如果想要百姓摆脱陋习获得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从教育下手;古之王者如果想要建立国家,拥有拥护自己的臣子和百姓也应该以教学为先。普通人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好学精神,韩愈在《劝学》中也提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认为“学不可以已。”

书院作为读书学习的第一选择,其实也历经一系列的变革。而宋朝作为一个特殊的朝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许多领域自宋开始发生变化并产生深远影响。本篇文章将从宋朝书院的变化入手,带读者领略小小的书院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国家内外环境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及门阀士族的衰落促使宋朝的书院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

1. 北宋书院抓紧科举机遇

宋朝以前,只有国子学和太学才是官方授课的地方,书院只是民间自发产生的讲学场所,但是宋朝建立初期,因为国家需要休养生息的缘故,宋朝书院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领域无力发展,所以人才缺口逐步扩大,北宋统治者开始重视前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允许读书人通过考试入朝为官。宋代的潭州湘阴有一位善人名叫邓咸,他在意识到家里的孩子没有合适的场所读书后,便出钱修建了当地的第一家书院“笙竹书院”,当时的北宋书院数目不算太多,邓咸也很大方的接收了一些从全国各地问讯而来游学的学子们,郑獬就是其中一位。


他在笙竹书院学习期间十分刻苦努力,书院也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当郑獬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后,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对笙竹书院表示感激。一时间,有了状元郎这个活招牌,之后慕名来到笙竹书院的学子源源不断,这就给了其他书院一个启示。至此书院的发展便紧紧同科举考试联系在一起,犹如今天的高考一样书院只之教授科举考试的内容,而统治者对于这一现象也表示支持。

由此可见北宋书院在朝廷无力发展私学的背景下成立,独特的大环境就使得书院必须与国家的科举制度相互联结,通过强化自身教育功能来谋求到更好的生存空间。


2.理学的发展推动南宋书院增长

书院在经历过北宋时期后,已经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进入书院学习,此时的书院还是以强化教育为主,但是随着程朱理学的出现和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理学思想的传播,南宋开始,一些思想大家开始以书院为载体来传播自家思想。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建立在京城的国学学府,但是宋朝统治者对它的重视程度是远不及其他国学学府的。天无绝人之路,白鹿洞书院在南宋时期迎来了属于它的贵人“朱熹”。作为理学大家,朱熹深受统治者信任,他的理学思想也被统治者接受。


所以当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就决定重建白鹿洞书院,为了吸引更多学子他亲自讲学给书院打广告做代言并上奏孝宗请求给书院赐额御书,并告诉孝宗这是为了让理学更好的在大众传播,这一系列的举动使书院一扫之前的颓靡之势,为日后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奠定基础,而朱熹的举动也让理学家们纷纷效仿,他们及弟子开始频繁出入书院讲学,书院理学之风盛行。

由此可见,理学思想的日益兴盛使得理学家们迫切的想要向大众传播自己的理论,他们将理学带入书院讲堂从而达到促进理学传播,推动了理学发展,这一举动使得书院数目倍增达到顶峰。


二.宋朝书院的日益鼎盛为宋代社会多元化向前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宋代出现更多可能

1.促进社会结构演变

在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战乱以后,汉代九品中正制遗留下来的弊病被消磨,门阀士族逐渐退隐于历史舞台。所以宋朝急需新鲜血液来巩固统治,科举考试就理所当然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书院的出现就使得许多平民阶层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