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年轻人被社会“毒打”,从第一次独自去医院开

医院是个照妖镜,让所有“假装自理”的年轻人都露了原形。

每个在医院里茫然无措、手忙脚乱的年轻人,都想不到自己昭昭英名,会有如此一败涂地的时刻——

有人窘迫地站在形似ATM的自助挂号机前一顿猛掏,寻找着医保卡就诊卡。

有人刚在分诊台问清楚科室方位,可一转头,立刻分不清东南西北。

还有人平时口若悬河,一面对医生的问询就磕磕绊绊。

……

在万千网友的独立看病经验里,你能看见这届“医院小白”自信、被最快击碎的模样。

因为看似慈祥温和的医院,永远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悄悄翘起小脚,把缺乏社会经验的少年少女们,毫不留情地绊倒。

01在医院闯关,你永远闯不过大爷

许多人,都是在大学或工作后,被一脚踹进医院排队大军的。

在这之前,普通小病只用去社区诊所,而去医院看病一般总有家人领着,只用跟在爸妈身后兜兜转转。

以至于有些朋友第一次上医院时甚至不清楚具体流程,只能忐忑地在手机搜索栏里打下“医院看病步骤”,试图掩饰自己的无知。

不少人还没进去,医院自带的神秘气场就已然让人晕头转向、心里犯怵。

觉得仿佛踏进门诊大厅一步,刚刚迈入都市丽人or职场型男的自己,就会遭受降维打击,因为毫无看病经验,成为在偌大医院中迷失的土鳖。

嘈杂的门诊大厅里,懦弱的社恐青年们甚至快进入大脑宕机状态,一切声音都成了遥远的呼声。

和那些经验丰富、携带证件齐全、能轻松找到各个科室的大爷大妈相比,“初入”医院的大家简直稚气十足。

有人在去医院出家门之前,内心的小鼓已经敲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程度,手忙脚乱地往包里塞了一堆证和卡。

结果掏出来一看,港澳通行证。

试图用港澳通行证刷医保的憨憨网友

有人在窗口挂号后顺利找到对应科室,自以为触发了下一章剧情,坐在长椅上乖乖等待叫号。

干坐了一小时后,还是在大爷的好心提醒下,才知道原来挂号后要签到、这样才会被叫到。

不少朋友去医院前,都早早听说了“全面实行线上挂号,老年患者认为不方便”的新闻,并暗想走在潮流前沿的自己,绝对不会出现不会挂号的尴尬局面。

可被各式各样的“挂号系统”欺负过才知道,医院挂号,还是问楼下居委会大妈最可靠。

比如不同医院的挂号方式不同,放号时间也不同。

有的医院实行的是分批挂号机制,例如八点放专家号、十点放普通号;但换一家医院,时间点或许是七点和九点。

繁多而细碎的规则,能让第一次接触抢号这一行当的年轻人心里打颤,当场来一段“马冬梅”:

“咱们明早七点去挂专家号。”

“去干嘛?”“挂号。”

“挂什么号?”“专家号。”“几点?”“八点。”

有的医院挂号前必须得有专属的就诊卡,如果想挂上热门号,可能还需要提前一天办上就诊卡,第二天清晨才能冲锋在前。

有的医院挂号必须备上身份证银行卡现金,又或是社保卡医保卡。这让习惯了只带手机出门的网友们,挂号起跑线还没摸着,便已丧失了比赛资格。

在一些“医院攻略”里,你会发现相关指导甚至会细致到如何找地方停车:

这些苦口婆心的劝告,大多来源于“血的教训”。

根据经验,一些大医院附近的道路,无论几点,都会堵成鲜红一片,连公交车在这都寸步难行。

以为避开早高峰就能畅通无阻的“医院小白”们,被迫堵在车上,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点点消逝。

心焦地打开挂号平台一看:“今日剩余号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