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年”长成了优秀教育工作者?感谢妈妈
原标题:“问题少年”长成了优秀教育工作者?感谢妈妈那一句话
\r\t\t\t\t\t\t\t\t\t\r\t\t\t\t\t\t\t\t图说:“细节的美·妙”2020家校共读分享会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读初中的时候,他曾经是学校里有名的“问题少年”。由于父母感情破裂,他的内心始终有抹不去的自卑。一次,他在学校犯了严重错误,老师叫来了家长。正当男孩以为妈妈要和老师一起训斥他时,只听妈妈跟老师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话:“可不可以让他自己说一下整个的过程。”男孩发现,自己讲了两句就讲不下去了,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王枫。昨天,当他在“细节的美·妙”2020家校共读分享会上讲起这段不那么“光彩”的成长往事时,颇为感慨。“如果家长只是用成年人的观点去看到孩子一些行为的话,很有可能会有误解和偏差。”他感谢妈妈,愿意倾听一个少年的心声。
如今的孩子知识面越来越广,自我主张也日益强烈,家长应该如何掌握“细节”把控和“高压”控制之间的度?王枫看来,“放松式的警觉”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就像健身教练一样,在你做动作前,做好示范;当你可能受伤的时候,教练一定会出现在你身后。”王枫建议,家长首先应做到,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孩子出问题的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批评他,而是先要保护好他,然后让他自己发现怎么做可以更好,然后鼓励他、支持他。“就像在健身房一样,不断练出一身很棒的肌肉。”王枫说。
“你在旁边,不要老去拉响警报,而是要让他知道他是安全的,有人保护他,但是你又要给他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你要关注细节,细节不注意到就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结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殷飞称这种状态为“放松式警觉”。
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杨雄给出的答案是,“默默跟随”。“让他在前面走,你跟在后面,不要去拦他,自己发生事情,自己负责。当他遇到重大的困难、挑战,回头找你的时候,你可以给他及时的指导、保护和救助。”杨雄说。一些家长愿意做“扫雪机”,替孩子“搞定”一些成长路上的障碍,这并不可取。
“我们每个家长都要在生活中修炼自己,营造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成长的‘场’。你要像消防车、救护车一样,让他觉得你一直都在。同时,要给他成长留出空白,这就是教育的智慧。”中国教育报家教周刊主编杨咏梅认为,家长应做到“既做到位,又不越位”,而“被邀请的帮助,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暴力。”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办、浦东新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协办。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