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社会学属性以环境设计为例
一、绪论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将社会学概括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他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社会学将整个社会和个人以及社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历史、地域、民族、宗教、人口、法律、道德、信仰等各个方面,它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学科联系紧密并相互渗透。①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设计是为人所服务的,社会中的众多因素都对设计产生着影响,我们需要研究艺术设计与政治、文化、经济、科学发展、文化习俗、道德水平等之间的关系,并综合各方面的关系,了解艺术设计行为发生的过程,从而进行相关的艺术设计与创作。
长期以来,设计学教育背景导致了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只重视单一设计成果的倾向,其思想意识和认知方法有待提升。设计者往往缺乏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社科素质,自然很难将对人的考量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始终,以社会学的视角去探索艺术设计的发展,正是在增加设计人员的人文精神营养②。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自身,学科基础就是对现实中人的深度观察、交流和体验,设计的宗旨也是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共识,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在此方面有所欠缺,虽然设计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但它实质上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艺术设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及精神需要为目的,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艺术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受众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审美特征。作为设计师,理应为公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中,用户的物质需要及情感需要也不尽相同,全面了解相关受众的信息,有利于挖掘出更有价值的设计依据③。研究艺术设计社会学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使艺术不再是单纯的主观创造,而是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社会活动。只有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才能全面地从人文角度去研究用户的喜好,给设计成果准确的定位,从而全面提升公众的体验度。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学属性
(一)面向社会和公众的空间环境
对于环境设计来讲,起初社会学主要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空间,把环境作为人类活动的参照,将其界定为可以利用的空间范围,以建筑、公共设施等物质来展现真实的生存空间,此时的空间被定义为客观的存在。之后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变化,空间的主观性逐渐凸显,人们意识到空间的社会属性才是其存在的根本,物理意义上的空间不再占主导地位,人成为了空间的主体,环境设计也不再单纯地考虑客观空间的规划,而是更多地转向对人文和社会的探索。
(二)现代主义环境设计的人文关怀
19世纪初,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引发的现代人文关怀思潮给当时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园林景观不再只为贵族和上层人士所服务,也不再仅仅是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它第一次成为了民主社会的社会基础设施,并且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当时的英国伯肯海德公园,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费城费蒙公园都体现着人文主义关怀。
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在设计手法上强调以人为本,但是设计师们却未能完全走出之前传统的价值观念,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忽视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需求标准化、统一化。人们真正的诉求完全无法在环境设计中体现出来,设计师们却沉浸在脱离现实需要的、虚无的喜悦之中。
(三)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平民化
一个时代的设计思想总是会受到当时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多重方面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悄然而至,它从根本上消解了秩序和等级的划分,将大众文化又一次进行了变革。20世纪后期,文化朝着多元的方向继续发展,大众的选择越来越多样,设计师们开始真正关注平民需求。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英国社会研究所所长Peter Hall 提出好的设计要“倾听于民众,深入无组织的人群之中,教育市民如何参与提供信息和使人们知晓如何获取信息,强调参与的需求。”
随着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设计者开始注重公众的参与。谢莉·安斯汀发表了《市民参与的阶梯》一文,以市民的参与程度为依据,将公众参与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公众完全被动的阶段,受约束的尝试阶段,受引导的互助合作阶段④。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逐渐被平民情结所取代,新的设计视角被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