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电影寄生虫中城市寄生关系的社会学分析

一、城市的想象力

20世纪20年代,随着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在芝加哥大学创建,开创了社会学分支中有关城市复合体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借助生物学观点思考和观察城市,并在城市空间语境中,探索人与社会的结构和相互关系,例如人口激增、行为偏差、城市犯罪、文化互动、社会失序等,所以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的学科[1]。

学者帕克作为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在合著著作《社会学导论》中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城市社会分析的基础概念和分析框架,理论认为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是在自然科学的框架下进行的,例如电影《寄生虫》中将长期无光的半地下室与宽敞明亮的豪宅空间进行对照,金基泽、朴社长和原管家雯光三家人相互渗透、冲突、妄图同化等一系列叙事,都可以解读为首尔独特的社会空间价值,也是对城市空间功能、种族影响、社会距离、边际人等理论的现实演绎与哲学思辨过程,这一过程将城市概念上升为哲学符号,增加了电影的主题厚度,更使电影中角色的构建成为意象、符号、经验、空间具象的表达,令“贫与富”的故事主题复杂而深刻。

电影中,城市被抽象为文明的叙述者,通过城市矛盾进而塑造城市“寄生”概念和形态,“寄生”源于自然科学,却指导人类用“城市文明”来演绎,通过具象的半地下室、豪宅、地下室的“寄生”形态,实现关于城市生存法则的探讨。所以无论是城市关系的主动叙述,还是城市文明的被动演绎,研究韩国电影中城市与人的互动模式以及城市困境中所谓“寄生”关系的叙事技巧将会成为电影艺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推动我国现实题材电影创作与发展。

二、孤立隔绝的都市困境

作为芝加哥学派重要的领导者,帕克不但创建制度化学术平台,还在学术理论领域提出隔离与接触、四阶段社会过程、社会距离、边际人等核心概念[2],通过上述观点开展关于韩国电影创作中美学、社会学的研究,可使研究更具视野广度和理论深度,例如电影中金基泽与朴社长仅作为个体的研究对象,但故事所处的差异性社会环境: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东西方阵营对抗、首尔群聚与社区本质、亚洲城市结构的关联影响等,都在社会学意义上具有独特的代表意义和内在关联,通过帕克提出的社会学研究架构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社会关系形成原因、社会阶层意识以及城市发展的理论意义,结合故事背景、人物构建策略的设计,就可以得到社会学经验研究的范本,指导电影艺术创作。

2018年韩国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但半岛对峙的社会问题延续至今,例如产业结构的集中化、社会政策不均等、教育资源的私有化等,故事开始于金基泽一家困境中的生存挣扎,止于落入绝境的生离死别,窒息生存和社会阶级融合的问题成为故事内在的思考主题,导演用城市生态的思维范式研究人与人、人与城市空间的共生机制,将人与社会共生的过程看成城市生态规则,利用社会学观点中生存竞争法则推动双方人物经过侵入、支配、演替的社会学历程,完成角色情景复杂的困境构建。

宏观来看,影片强调了城市结构的隔绝,人物构建立足于差异化的世界中,所有角色的社会关系独立但又不孤立,例如金基泽与朴社长虽共生于墙瓦之间,看似交流频发,却难以认可和相互信任,慵懒的金基泽与商业精英朴社长形成鲜明的社会阶层符号,导演将角色生存空间与社会时间进行提炼,完成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表现手法,正是导演将韩国社会关系作为自然环境系统进行研究,将个体与城市空间通过饥饿、领地、恐惧、梦境等互动表现,假设为生理现象,力图通过角色生物学意义的差异寻找人类进步的动能,这一观点的提出是本片精彩的哲学内涵,是导演所探讨的社会分层变化中都市困境的深度思考。

三、“寄生”现状的社会过程

帕克倾向于流动社会过程的探讨,他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过程的一种观点和方法,流动性增加了道德秩序的不稳定乃至解体[3],在著作《社会学导论》中将社会过程分为:竞争、冲突、适应、同化四个阶段。为了深入理解韩国城市中“寄生”现象的缘由,通过社会学分析电影《寄生虫》中城市空间与社会关系互动所产生的挤压现象,以及电影所折射的社会过程四个阶段特征,成为研究韩国社会关系多面性中重要的理论力量。

(一)竞争后的社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