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城市的社会文化发展研究

■前言

在中国各大城市发展中,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步伐领先于内地各个城市的发展,在各大沿海城市中深圳这座新城的发展成绩尤为耀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发展口号,深圳的经济发展率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21世纪传统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时,深圳又提出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口号,为了大力引进优质人才,深圳又提出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并推出了一系列留住人才的福利措施。深圳城市在一代代口号中将深圳塑造成了“有速度、有温度、有高度、有气度、有包容度”的形象,深圳社会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在深圳打拼的人们具有了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得他们更加爱护这座城市。由此可见,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学者和社会文化建设者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社会文化的定义

社会文化是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基层人民群众创造的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1]。

由社会文化的定义可知,社会文化具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作用。

■社会发展中中国城市的社会文化特点

(一)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中国的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从西向东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将中国的版图划分成了三大阶梯,这三大阶梯之间不仅存在巨大的海拔差距,还存在复杂的地势差别,作为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接壤,主要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民为主,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高海拔与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得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在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中处于经济和政治文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第三阶梯主要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在中国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第三阶梯的省市地区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优势。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沿海地区的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高科技资源、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几乎全部集中于沿海地区,优质资源的集中又直接或间接地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从而不断地加大了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的差距使得我国城市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特点。

(二)历史变迁和宗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中国的历史十分复杂,朝代更替繁多,在多民族统治过的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以家族或宗族为主要统治形式的政权结构,封建统治政权为更好的统治庞大的领土,将宗族管辖权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配。各地的统治政权为发展自己管辖区域内的经济与政治,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工商贸易活动。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部分朝代的封建政权从北部向南部迁移,或从西部向东部迁移,各个地域的城市开始形成由这些统治者创建出的新文化,如,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修建皇家园林,修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房屋街道等,这些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当地的特色文化,而新时代的出现,让部分新城市,如深圳,也在新移民的影响下产生了自己特有的深圳文化。历史的变迁和传统的宗族文化给中国社会的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2]。

(三)大都市出现明显的分层文化

随着中国各大城市的经济不断发展,各大都市出现了明显的分层文化。由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优质资源向东部城市倾斜等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才和为了养家糊口到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群体均流向了中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当前,在大都市文化中基本存在三大群体文化,第一类是祖籍为该城市的本地户口人群,这类人群占据着先天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当地语言文化和社区文化的聚集下,这类人群的生活圈主要以其成长环境为半径所构建的熟人交际圈;第二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群,这类人群有着高学历和高修养,他们从自己成长的城市到一个新的城市发展,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现代化工作环境下,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打造了自己的交际圈;第三类是为了养家糊口到大城市打拼的农民工群体,这类人群在大城市打拼并没有扎根于大城市的意愿,他们在计件制的工作模式下,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所接触的人群以他老乡或与他有共同话题的人为主。这三类不同的人群构建了大都市特有的新时代城市文化,这种城市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着复杂多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