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本土社会学”辨析

近年来,景天魁教授发表了一系列的著述,明确地提出中国古代存在着一种完全源自本土思想的社会学系统,这个社会学系统,严复等人后来称之为“群学”。景教授呼吁中国社会学家对这一源自本土的社会学系统进行研究,用它来作为中国社会学的本体,在吸收、消化西方社会学的基础上,构建出具有高度本土色彩的现代中国社会学。景教授的研究向中国社会学家提出了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即中国古代思想家真的提出过一种完全源自本土思想的“社会学”吗?本文拟对此问题做一简要讨论。

一、何谓“中国本土社会学”

何为“中国本土社会学”?

“中国本土社会学”是景天魁教授在《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等著述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在西方社会学引入中国之前,中国历史上由荀子等古代中国学者加以构建,由严复、梁启超等近代学者以“群学”名称加以确认的一套研究人的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的学说。这是一套源自中国本土的、与后来引进的西方社会学完全不同的社会学。

在《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等著述中,景天魁教授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对“群学“这一“中国本土社会学”进行了系统论述。

按照景天魁教授的论述,“群学”的概念系统包括“基础性概念”和“基本概念”两大类。所谓“基础性概念”指的是贯穿于“基本概念”各层次的概念,主要是“群”“伦”“仁”“中庸”四个概念。“基本概念”则是群学家用来构建群学基本命题的概念。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逻辑,“基本概念”又分成四个层次:第一,是“修身”层次上的基本概念,包括身、己、性、气、心态、社与会、天、自然等;第二,是“齐家”层次上的基本概念,包括家、宗族、孝、礼、义、信、利等;第三,是“治国”层次上的基本概念,包括国与民、国土、士、王道与霸道、贤与能、科举、公与私、秩序、位育等;第四,是“平天下”层次上的基本概念,包括天下、势、变、和合、多元一体、大同等。

荀子曰:“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景天魁教授等据此认为,群学的基本命题也可以分成四个方面。第一,是“合群”方面的基本命题;第二,是“能群”方面的基本命题;第三,是“善群”方面的基本命题;第四,是“乐群”方面的基本命题。“群学的要义,在于合群、能群、善群、乐群。这就是中国社会学的基因。”这一基因“贯通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层次,规制于君臣、父子、长幼、夫妻、亲朋、邻里、族群等各种关系,体现于礼、法、家训、乡规、民约等各种制度和规范,融汇于家国、朝野、士农工商,发挥于族群间、民族间、国家间、天下世间”[1]11-12。构成了一具至大至微之理、至高至伟之功的“群学”及“群道”[2]。

与西方现代社会学相比,群学具有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人本性。“群学并不像西方社会学那样,把‘社会’看作一种外在于人的实在,……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以人为主体。”[1]13-14第二,整合性。“群学不像西方社会学那样,将主体与客体、个体与整体、能动者与结构、结构与功能、事实与价值,如此等等,一律二分,并常常将其二元对立起来。群学坚持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以整体统摄分析,保持研究对象的整体联系。”[1]13-14第三,贯通性。“群学通达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层次。”“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君臣父子、士农工商、丧祭、朝聘、师旅、贵贱、生杀、予夺,都适用于群道这一道理。”[1]13-14第四,致用性。“群学这门学问不是像西方社会学那样以‘描述’、‘解释’、‘实证’为目的,而是为了用,致力于用,使之有用,达致其用。”[1]13-14中国社会学的这些基本特征与西方社会学在研究对象上的物化性、研究方法上的分析性、研究视角上的区隔性、研究目的上的描述性(或实证性)既形成鲜明对照又相互补充。景天魁教授认为,由此可以预期,在未来参与塑造世界新文明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学必将凸显出独特的学术优势。